
#10月·每日幸运签#
最近,美媒《大西洋月刊》的一篇文章引发热议,文章直指一个让美国舆论不安的现实:因为军工基础衰退,武器大规模生产能力跟不上,美国可能会输掉与中国的潜在持久冲突。
历史学家菲利普斯・奥布莱恩在文章里批评得很直接,他说美防长赫格塞思太迷信军队的英勇,觉得能靠这个弥补所有缺陷,但根本没正视军工基础不行、联盟正在分裂的问题。奥布莱恩提醒,与其吹嘘肉搏战的优势,美国更该好好想想怎么应对中国无人机的大量出现,以及可能持续数年的冲突消耗。不然的话,就算赢了最初的战斗,长期拖下去还是会输。
赫格塞思口中的 “肉搏战优势”,早在上世纪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就被证明是站不住脚的空想。当时美军拥有绝对的装备和后勤优势,1700 余架飞机掌握制空权,1130 余辆坦克配合 3720 余门火炮形成密集火力网,还有 5 艘航空母舰提供支援,而志愿军只有 80 辆尚未参战的坦克,8500 余门火炮大多是轻迫击炮,连制空权都没有。后勤更是艰难,物资全靠国内运输,白天遭敌机轰炸无法通行,战士们只能靠 “肩上后勤” 背负粮弹,通常只能维持 5 到 7 天供应,被美军称为 “礼拜攻势”。
但就是这样装备悬殊的局面下,志愿军硬生生把美军从鸭绿江边打回三八线。美军总司令李奇微曾制定 “磁性战术”,利用机械化装备每天后撤 20 到 30 公里,刚好避开志愿军徒步追击的距离,想拖垮对手。可志愿军创造出 “零敲牛皮糖” 战法,以战术小包围打小歼灭战,积小胜为大胜,彻底挫败了美军的图谋。上甘岭战役中,美军倾泻 190 多万发炮弹、5000 多枚炸弹,把山头削低两米,却始终没能拿下志愿军坚守的阵地。战士们靠坑道坚守,用步枪、手榴弹对抗坦克大炮,最终守住了阵地,让美军所谓的 “火力优势” 沦为笑话。
那场战争早就说明,决定持久战胜负的从来不是单一的武器先进度,更不是虚无的 “肉搏优势”,而是战略智慧、战斗意志和适应能力。如今赫格塞思还在吹嘘肉搏战优势,显然没读懂这段历史 —— 当年装备落后、补给匮乏的志愿军都能战胜武装到牙齿的美军,现在拥有完整工业体系和先进装备的中国,更不会在持久对抗中处于下风。
这不是美媒第一次唱衰自家军工能力。美媒体《19FortyFive》也提到,现在美国的弹药库存已经因为援助乌克兰和中东盟友消耗得很严重,这在对华潜在冲突里会是致命弱点。更关键的是生产速度跟不上,美国国防采购链条又长又繁琐,和中国的军民融合模式比起来,效率差得太远。
而盟友那边的情况更让美国头疼。奥布莱恩提到的 “分裂的联盟” 并非夸张,欧洲盟友虽然依赖美国的安全保护,却不愿意分担足够的负担。就像澳大利亚,嘴上承诺会参与相关冲突,但实际能拿出的战力很有限,而且中澳关系还有改善的趋势。这种表面抱团、实则各有盘算的状态,让美国想靠盟友一起施压的算盘很难打响。
反观中国,这些年的准备很扎实。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只是一个缩影,东风系列导弹的射程和精度已经能覆盖广阔区域,结合卫星导航系统,能有效应对美军航母群的威胁。海军总吨位早就超过美国,003 型航母用上了电磁弹射技术,舰载机作战效率大幅提升。歼 - 20 战机数量过百,运 - 20 能高效支援后勤,空中优势也在显现。更重要的是,中国通过本土化供应链建设,增强了经济韧性,就算遇到封锁也能扛住。
为什么美国军工落到这个地步?根源在于长期的产业空心化,很多基础制造环节都转移到了国外,真要大规模生产武器,供应链根本撑不住。加上美国军费虽然高,但浪费严重,钱没花在刀刃上。现在还要同时应对乌克兰、中东等多个方向的消耗,再遇上中国这样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对手,短板一下就暴露了。
对此,有网友留言:“天天喊着国家安全,结果连子弹都造不快,太讽刺了”。中国网友看得更透彻:“不是中国想冲突,是美国一直围堵,但他们忘了打仗拼的是工业实力,不是嘴硬,当年抗美援朝早就证明了这点”。还有人提到:“美国总想当世界警察,多线作战早就把自己拖累了,哪还有力气搞长期对抗”。
《大西洋月刊》的文章里有个观点很关键:现在解决冲突,关键不是单纯的军事能力,而是快速适应、找到新优势、和盟友协调的能力。但这几点恰恰是美国目前的软肋。军工产能上适应不了长期消耗,在无人机等新技术领域没形成压制,盟友又各怀心思,协调起来困难重重。
更值得注意的是,美国内部的问题也在拖后腿。联邦债务飙升,国内政治分化严重,青年失业问题突出,这些都削弱了它对外对抗的底气。美国现在的困境,本质上是想维持已经力不从心的霸权。
其实不管是美国媒体的警告,还是现实中的种种迹象,都指向一个明确的结论:时代早就变了,靠军事威慑和封锁压制别人的老办法行不通了。中国从来不想主动挑起冲突,但也做好了应对各种风险的准备。美国如果继续沉迷于霸权思维,只会加速自身的消耗。毕竟,真正的实力从来不是靠吹嘘,而是靠扎实的工业基础、团结的内部共识和理性的外交策略,这些恰恰是美国现在最欠缺的,也是当年志愿军战胜美军的核心密码。
实盘杠杆平台,线上炒股配资公司,炒股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